【调研报告】芜湖市如何破解智慧城市“五不”难题(中)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2日

  
         img1   

                                     

【按语】

        

芜湖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市,近年来持续探索创新,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数字产业培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极大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公共服务能力和市民获得感,形成了有特色的经验做法。去年3月份,中国科大智慧城市研究院(芜湖)会同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芜湖市大数据中心、芜湖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和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专题调研,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牛鼻子”——数据共享开放这一核心,深入调研芜湖市的创新举措、具体路径和经验模式,形成了有深度、可借鉴的调研报告。

        

6月底,国家发改委内参刊物《经济要参》全文刊登此调研报告,明确指出,芜湖市针对数据开放共享“五不”难题,创造出“两推动、四整合”的破解办法,形成一套“组合拳”,加快了智慧基础设施、惠民服务、城市治理、政务运行、产业经济等在内的“五位一体”的智慧城市建设,初步形成了促进数据开放共享的良性闭环和长效机制……芜湖市持续攻关,有一定效果与创新性,可供智慧城市主管部门参考并适合在中等规模的城市进行推广。

        

本公众号分成上、中、下三期刊登此调研报告,以供交流并欢迎留言讨论,此为中篇。

                  

       

       

 

                                                    

芜湖如何破解智慧城市“五不”难题?

                 

             

         

          

原载于《经济要参》(2019年6月26日)

          

 

                                                                                                        

                                                                                          

                                                                                          

             

                               

【内容提要】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是:数据共享平台衔接不力、数据共享开放标准不一、政府共享开放数据不新、数据资源深度应用不足,数字经济发展活力不强。近期,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芜湖)等针对这一问题,在芜湖市进行了调研。                

 

                 调研发现:安徽省芜湖市针对“五不”难题,创造出“两推动、四整合”的破解办法,即坚持“以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应用,以信息应用推动机制创新”,通过整合社会力量、整合数据资源、整合数据建设基础、整合服务体系,形成一套“组合拳”,加快了智慧基础设施、惠民服务、城市治理、政务运行、产业经济等在内的“五位一体”的智慧城市建设,初步形成了促进数据开放共享的良性闭环和长效机制。                

 

                 芜湖市的做法,核心是抓住智慧城市痛点难点问题,持续攻关,有一定效果与创新性,可供智慧城市主管部门参考并适合在中等规模的城市进行推广。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五不”难题是一个过程,从芜湖情况来看,未来仍需要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上下联动统筹协调。同时,在国家和有条件的地方应加快大数据相关法规建设,规范推进数据开放共享。                     

                                                                                                   

                                                                                          

             

         

          

 

                     

02

         

                      

如何破解数据开放共享“五不”难题

                      

         

      

 

                

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和首要环节。芜湖坚持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整体推进,围绕解决“数据共享平台衔接不力、数据共享开放标准不一、政府共享开放数据不新、数据资源深度应用不足,数字经济发展活力不强”进行了探索思考和具体实践。

             

 

             

一、推动数据平台有力衔接

     

1. 夯实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光网市”,3G/4G网络100%覆盖,行业封闭专网得以整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电子政务外网全面建成,实现市直单位、镇街、村居全覆盖,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畅通的运行网络。建成全省首个高效运行的政务云计算中心,整合市直各部门数据资源,迁入集成121个单位、278个应用系统,其中267个应用系统纳入云平台,新建信息化项目需求全部由政务云平台提供支撑,提升了信息化系统运行效率。三大通信运营商相继建成云数据中心,特别是中国电信集团(五星级)云计算中心已在芜投入使用。

             

 

                   img2     

             

 

             

2. 夯实政府大数据资源池。独创信息系统“生命树”模型,把市民“由生到逝”各阶段的需求与政府各部门职能相对应,通过市级各部门数据整合、省市数据交换协同、社区网格员动态采集更新以及政务服务过程中的数据积累等四个渠道陆续整合汇集了省市210个单位、1504个大类、交换1024亿条次数据、沉淀43.6亿条,建成49大类电子证照1132余万张,提供数据共享注册服务883个,建成全国领先的政府大数据库,为芜湖智慧城市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3. 夯实公共支撑平台。持续建设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立数据目录维护机制。依托持续更新的城市勘测底图,不断完善全市统一地理信息(GIS)共享平台,为各类应用提供支撑。推动实施“天网”和“雪亮”工程,整合构建视频资源共享平台。建成同城异地容灾备份中心,实现全市97个单位或部门、145项重要业务数据和系统的灾难备份。

             

 

                   img3     

             

 

             

二、推动数据共享标准统一

     

1.研究制定数据共享政策法规。围绕信息采集、组织、分类、保存、发布与使用等信息生命周期各环节,出台《芜湖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管理办法》等系列法规制度。持续建设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数据目录维护机制。建成芜湖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满足各部门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服务需求,各级各部门原则上不得再建设要求基层采集相关信息的业务系统。建设数据创新开发实验室,探索各类政务信息资源在封闭、安全、可控环境下的开放利用模式。

     

2.推进数据共享地方标准制定。“智慧城市标准化工程”列入芜湖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重点工程,开展智慧城市系列标准研究。以芜湖市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框架为依托,明确智慧城市标准化 工作的主要范围和重点领域。研究编制发布了《芜湖市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重点围绕智慧城市总体标准、智慧基础设施标准、数据标准、社会治理、智慧经济、惠民服务、安全与保障等7个方面进行标准研制。《智慧城市电子证照技术规范》等2项规范被确定为省地方标准。

     

3.确保信息资源安全稳定。严格贯彻《网络安全法》,落实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安全监测预警、态势感知体系,芜湖政务云、政务网络实行全方位监测、全方位感知和预警,定期通报整改。建立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推广CA电子认证数字证书,确保重要信息系统用户访问数据分级授权、可溯源。全市政务领域网络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建立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制度规范,探索数据开发利用。

             

 

                   img4     

             

 

             

三、推动数据开放及时共享

     

1.构建政府高效运行平台。以打造效率驱动的智慧型政府为核心,基于项目管理、流程管理的思想,建设市政务办公平台——易政网,推行国密算法的移动应用,实现可线上直接分派政务工作,工作完成过程可控、状态可视,工作结果目标量化考核,工作成效多维评价,提升各部门政务管理水平。

     

2.构建信息化管理机制。围绕智慧城市应用目标、信息系统整合要求、数据共建共享原则,建立健全芜湖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构建全市“摩天轮”式的数据共享管理体系,即围绕业务应用需求,全市各部门将数据交换至市大数据中心,再由市大数据中心共享给相关部门使用,在促进部门之间数据有序共享的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冲突数据、矛盾数据,有利于形成更为准确的数据资源池。

     

3.强化数据共享及时性。芜湖市建立市级信息资源共享红线制度,“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的要求得以严格执行。推出了“7天双公示”工作制度,制定《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管理办法》等,从机制上为及时更新数据提供了保障。在推进中,通过政务服务中认证、证照支撑办事等具体业务需求,牵引数据及时更新。随着数据更新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大量的增量数据沉淀下来,在每一项办事业务中,在日常的网格化管理中,新采集的数据及时补充到数据共享库,做到“一口采集、实时共享、动态更新”。

             

 

                   img5     

             

 

             

四、推动数据资源广域应用

     

1.在数据开放领域,丰富数据利用形式。以数据实验室为载体,探索数据资源更加可控、更为有效的利用形式。坚持数据不出门,又能发挥最大化应用的原则,准许进入数据实验室的合作方,可以根据需求提出数据使用申请,进行产品的开发与模型的校验,解决了第三方无法有效接触政务真实原始数据的难题,大大提升了合作方产品的准确性与实用性,进而带动下游数据产品的推陈出新。目前已形成覆盖金融信贷、数据加工清洗、数据安全等多领域的应用。正努力将实体的数据实验室进行深化,搭建可防、可控、可用的数据开放与开发平台,降低政务数据使用门槛,让更多领域的合作方能够参与数据的发掘利用,同时鼓励合作方数据反哺,加速多渠道数据的融合。

     

2.在政务服务领域,提升惠民服务水平。依托网上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行线下“城市卡”、线上“城市令”的“一证通办”惠民服务体系。网上政务服务注册用户103万,基础数据核查、信用核查比对功能100%覆盖政务服务事项,电子证照支撑政务服务办事项达45%。惠民服务“皖事通芜湖分站-城市令”APP注册和实名认证用户分别为89.7万和66.9万,覆盖市区人口50%以上。依托“城市令”APP,可以提供医疗健康、交通出行、教育、文体休闲等267项网上惠民服务。形成并综合推送电子证照柜、城市卡钱包、信用乐惠分、社保和公积金账户、车驾管和办事记录、缴费欠费等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实时信息,网上提取公积金、小升初网上报名、健康家庭一卡通网上办理等热门事项,极大提高了市民对网上政务服务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同时,探索网上少年宫报名等社会公共服务,推动了有限公共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3.在城市管理领域,提高全民共治水平。创新设计“全民社管”应用,居民通过“城市令”随手拍、随时报城市设施、公共安全、环境卫生、市场监管等群众关切的城市问题,由信息平台精准分派至所在网格进行问题确认,各行业监管部门负责处理。利用时空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将发现和处置完成的案卷以“红包核查”任务的方式,在“城市令”中提示附近区域的居民参与抢单核查,核查无误随机奖励现金红包或移动流量。“全民社管”运行以来,居民参与的“红包核查”10万余次,上报的关切问题10000余起及时得到了解决。“全民社管”不仅使社会治理成本有效降低,更创新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新思路。

     

4.在社会信用领域,提升信用服务水平。打造“征信机构+银行+担保”的融资新模式,已向中小企业发放“信用(易)贷”21.2亿元,面向个人,推行个人信用“乐惠分”,覆盖全市含在芜外来人员523万余人,授权开通信用分近8万人,累计激励近13万人次,拓展信用积分在政务、商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发布“信易+”场景的19个领域51项信用服务,探索守信正向激励模式;围绕司法公信,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全市域范围的“失信彩铃”,运行近一年,已督促“老赖”执行了2000多万元欠款。

             

 

                   img6     

             

 

     

五、推动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体经济

     

1.聚集一批科研机构与领军企业。市政府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建设智慧城市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安徽电信、科大讯飞组建安徽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推动中国电信集团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省电子认证(CA)数据中心等行业大数据中心落户芜湖。建成中国电信集团(芜湖)云计算中心(五星级)并以此为载体打造大数据产业园,建设芜湖数谷。吸引旷视科技、360企业安全、诚迈科技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推动三只松鼠、惠国征信、凡臣电子、共生物流、易久批等一批产业互联网企业快速发展,成长为行业龙头或领军企业,打造智慧产业联盟,涉及互联网+农业、互联网+物流、互联网+信用等产业,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做出积极探索。

     

2.带动一批战兴产业转型升级。以大数据为支撑,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统一标准、分类指导”的原则,打造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医院等示范工程。为园区企业提供智能、高效、创新、绿色的园区服务,提升企业对智慧城市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健康、诚信、幸福的社区服务,提升社区治理精准化、社区服务智慧化水平。引导传统企业使用“云化”信息基础设施,启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以及“云上”企业的转型,带动新材料,现代物流,现代农机、工业机器人,通用航空等芜湖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芜湖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激发出新动能。

             

3.培养一批数字经济人才。数字经济的竞争,更凸显为人才的竞争。引导芜湖11所院校全部设立计算机、网络工程、大数据、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科大讯飞主办的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每年培育专业人才数千人,360公司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网络安全学院,旷视科技加快与芜湖本地高校共建大学。领军企业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去,为培养出真正懂技术懂业务,符合市场需求的数字经济人才奠定了基础。

     

 

     

(未完待续)

     

 

     

 

     

调研组成员: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冯奎

     

中国科大智慧城市研究院(芜湖) 承孝敏 王磊

     

芜湖市大数据中心 黄丽娟 黄皓峰

     

芜湖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王永璋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童剑军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