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level talent team

高层次人才团队

  • 许祖彦院士团队
  • 水沛博士团队
  • 张秀娟博士团队
  • 陈钢博士团队
  • 骆文辉博士团队

团队成员

领军人才:许祖彦教授,中国国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与光学工程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功能晶体与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40年2月生,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期从事激光显示、可调谐激光、全固态激光和光学非线性过程研究工作,在光学及光学工程领域研究中取得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12项,并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在国内首先实现激光全色投影显示,推动了我国大色域显示技术的发展。

团队在许祖彦院士的领导下,整个团队分工明确,实现了优势互补。许立新教授作负责整个团队的整体规划与战略方向,顾春和姚培军副教授负责技术开发和技术路线的实施,李涤非负责公司日常运营和财务管理,张万兵负责市场营销。

项目简介

全色激光显示是以红绿蓝三色激光作为光源的新一代图像信息终端显示技术,具有色域广、寿命长、亮度高、节能环保和易实现高分辨大屏幕显示等优点。目前显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向高亮度、超大屏幕发展。本团队将针对城市景观、特色小镇、旅游、安防教育、广告传媒、娱乐体育、市政工程等应用场景,研发高亮度、大色域、大屏幕、超高清全色激光投影机并提供工程整体解决方案及工程项目实施、技术服务。

已取得的成果

  • 1、知识产权和论文:
  • 目前团队已经获得10多项授权专利,并发表了多篇SCI论文。
  • 2、项目支持: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三基色LD激光显示整机关键技术基础研究》(2016YFB0401900),许立新老师作为项目首席。
  • 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高亮度激光放映机及关键技术研究》(17030901001)。
  • 3、奖励:
  • 2015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
  • 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 2019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阿拉丁神灯奖“最佳产品奖”
  • 受邀参加第二十届工博会及科技部产品发布会
  • 安徽省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创新成果展品
  • 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创新奖
  • 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展品

团队成员

领军人才:水沛,男,2004.07-2008.07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士),2008.09-2010.11就读于香港大学CFD(硕士),2010.11-2014.12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CFD(博士)。2015.03-2015.09任职远景能源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2015.10-至今创办苏州墨华高科技术有限公司并任职技术总监,期间以访问学者身份到阿联酋哈里发大学进修交流,被阿联酋哈里发大学聘任为项目外部评委。曾荣获姑苏领军人才(市级)、江苏省双创人才(省级)荣誉等荣誉。自主创业期间,协助合肥水泥院,开发了基于离散元方法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相结合的分析流程,并开发了定制的分析软件和分析流程,帮助其开发新一代的辊压机、旋风选粉机等;协助国防科大高超音速冲压发动机实验室,对高马赫数极限工况下的发动机散热设计进行了研究;和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开发了提取核磁共振影像直接进行三维建模分析,评估血栓对人体潜在危险的技术。

领军人才水沛博士有丰富的创业经验,扎实的技术基础,在该项目中起主导地位,全面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团队成员吴炯锋具有丰富的产品开发管理经验,在该项目中主要负责客户需求、新品研发的工作;团队成员蒋晓臻具有丰富的水泥行业经验,在该项目中主要指导项目成果试点区的实施工作,且依托行业丰富的人脉资源,具备极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团队成员林逸峰具备丰富的销售经验,对大客户管理、客户需求挖掘、市场策略制定等方面有极强的能力;团队成员刘晓青具有丰富的人才管理和财务管理经验,在该项目中主要负责人才招聘、财务核算、公关沟通等支撑工作。

项目简介

团队已经对故障诊断研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及分析,成功的开发了一套“水泥工厂设备智能化状态监测与分析诊断平台”,并申请了相关专利。该系统使用智能传感、智能识别、在线监测、无损检测、通用技术及软件集成等多种采集设备与产品,保证数据的实用性、有效性、代表性、数据质量及数据的关联性,实现基础数据的定义与规划,实现了数字化工厂、智能化及水泥产业智能制造大数据分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专业设计数据和管理数据的规范化要求,对于水泥工厂智能化改造以及新工厂的智能化设计及相关设备的选型、采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已取得的成果

团队目前拥有授权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并发表了多篇SCI论文。团队还承担杭州市重大科技专项:深海油气平台设备及油藏状态监测系统(2016-2020)。团队成员作为研发负责人,开发“面向云计算数据中心的SDN高性能交换网”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团队成员

领军人才:张秀娟,女,2012年9月至2014年11月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软件工程硕士学位。2018年9月至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5年至2016年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职务、中国未来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金融专业副高级别高级经济师、清华大学总裁班、资本班讲师、清华大学创新管理研修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华商俱乐部秘书长。2015年创办北京雷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任董事长一职,2016年创办北京雷地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一职。

张秀娟,尹校军等核心团队负责公司整体运营与战略方向。杨杨主要负责整体团队管理,牟振林主要负责战略执行及技术研发,唐伟伟负责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张艳娟主要负责公司整体行政及人力资源工作。

项目简介

智能超声波检测仪是在标准型测漏仪器基础上,经过专家在泄漏检测的核心技术基础上潜心研究、精心制作的新一代全智能产品,对于细微量泄漏和负压真空泄漏有特殊效果。广泛应用于正压泄漏、负压泄漏、真空泄漏、阀门内漏、电气放电、罐舱密封检测,同时可用于机械事故预告。

已取得的成果

  • 已取得科技成果3项:
  • 1、基于三级差分电路的降噪技术
  • 2、一种收集超声波信号的装置
  • 3、小信号低噪声混频技术

团队成员

领军人才:陈钢,2012年2月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经济师,助理研究员,具有银行业公司信贷、个人贷款、风险管理职业资格,以及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从业资格,拥有丰富的大数据产品研发与运营管理经验。2019年9月入职中国科大智慧城市研究院(芜湖)任副研究员,从事大数据治理与应用创新研究。2007-2012年读博期间,主要研究基于图形处理器的通用计算技术,相关的GPU体系结构性能优化的研究成果被业内知名厂商所采用,并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其中CCFB类国际会议1篇,CCFC类国际会议2篇,国内权威期刊4篇)。2012年2月供职于中电科第三十八研究所,从事集成电路领域研发,参与工信部“十二五核高基”重大专项,具体负责国产魂芯DSP芯片等软件开发。2014年10月供职于上海鲁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任BIM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基于云计算的建筑信息化领域研究,并受聘于上海市经信委BIM大数据专家,参与上海市科委2014年重点研发项目《基于Hadoop平台的BIM云系统研发》,主持2015年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项目《面向残疾人的智能家居系统》,各项成果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7年带领团队研发“基于逻辑回归的小微企业信用评分卡”,撮合信贷交易2亿余元,取得“零逾期”成效,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1篇国外学术期刊和1篇国际学术会议。2019年11月,主持中国科大智慧城市研究院(芜湖)“城市画像系统”重大专项,现已成功研发出“芜湖市企业全息画像系统”,有效支撑政府涉企服务部门更好的服务企业和产业发展。

陈钢博士负责整个团队的技术战略规划、技术选型和技术预研;张宇光负责公司战略规划和经营管理;黄帆负责产品规划、设计和组织人员研发;梅小娟负责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孙本超负责行政及人力资源管理;张俊负责市场营销和渠道拓展。整个团队人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优秀,具备跨界融合能力,管理规范、运营高效。

项目简介

如何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安全应用”,已成为制约世界各国大数据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陈钢博士领衔组建专业团队,集聚深耕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十余载研究成果,在国内率先突破“信息孤岛”、“数据安全应用”的两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顺势打造“数连通”、“数安桥”科技产品,已申报、取得授权核心专利达数十项,且处国内领先水平。

本项目产品均采用开创性的“数据不出门,结果可应用”的设计理念,运用自主研发的动态脱敏、安全沙箱、安全计算、AI算法模型和智能监控等前沿技术,安全、稳定、高效、低成本实现现行市场人工操作应用系统的数据采集、填报和壁垒打通的智能化,有效规避数据伦理、数据隐私和法律风险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数据安全使用”技术难题。并被市场高度接受和认可,投放市场仅一年多时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本项目深度围绕政务、金融、通信、医疗、教育、交通、电商、工业、能源、化工等行业大数据应用需求,进一步提升数连通数据智能机器人和数安桥数据安全开放应用云平台两款产品科技水平和智能应用功能,全力打造“数据银行”商业模式,解决数据要素市场供需矛盾,助力建设数字中国。

已取得的成果

团队已申请发明专利 10 项,其中 3 项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受理,7 项进入实质性审查;21 项软件著作权已在国家版权局登记并取得证书;已获 4 件商标使用权。

团队成员

领军人才:骆文辉,2008年5月获空军工程大学博士学位。2020年6月入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芜湖)任副研究员,2020年10月入职安徽数智科技有限公司任战略技术委员会主任,从事应用数学研究、大数据应用等学科研究。2005-2008年读博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期间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在部队工作期间,2013年、2016年分别获得装备理论三等奖一次,2016年、2018年荣获三等功各一次。

骆文辉负责规划公司产品技术发展路线,组织制定和实施重大产品技术决策和方案;水新莹负责制定公司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措施,带领团队执行公司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毛建负责研究业务解决方案,形成系统架构设计;张宗谦负责面向业务场景的产品规划和功能设计;孔慧宇负责组织技术团队开展系统研发和测试工作;唐毅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主导公司投资、融资等重要经营活动;刘艳负责组织研究、拟定公司营销、市场开发方面的发展规划,构建各业态合作关系,协调与政府、媒体、社区等相关合作;王经锐负责公司人才引进、绩效管理和培训建设。团队人才结构合理、整体业务素养高,跨界融合能力强,可合作性高。

项目简介

鉴于政务数据普遍存在指标不全、数据稀少、实时性差等痛难点问题,难以支持预测预警、辅助决策等功能。骆文辉博士领衔组建专业团队,集聚深耕大数据、运筹决策领域十余载研究成果,在国内率先突破政务数据难以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应用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研制出具有“目录、元数据、模型、标签和画像”的政务大数据与社会大数据整合、关联和挖掘的城市画像科技产品,已申报、取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达十余项,处于国内领先技术水平。

鉴城市画像产品充分利用政府、企业等多源异构城市大数据,运用先进的城市大数据治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模块化算法模型,通过前沿的可视分析手段,将城市中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社会等多维度指标展现为“城市画像”。通过多维度综合对比、多指标协同预测等功能,使得决策能够者及时了解城市各方面的运行状态;统计分析城市运行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并预测未来趋势,帮助决策者随时掌握城市总体发展趋势及关联要素,为制定城市发展政策提供有力支撑。

已取得的成果

截至目前,团队已围绕城市画像系统核心技术申报1项发明专利(政务大数据应用成熟度评价方法和系统)和7项软件著作权(BDL统一业务口径的标签数据服务系统、BDL统一用户应用系统权限控制系统、BDL人口画像标签库管理平台、BDL云分布式数据模型质量目录系统等)。在产品知识产权布局方面,围绕城市画像系统在“数据治理”、“模型构建”、“标签画像”和“应用场景”等方面规划了近百项发明专利。